■ 文/聖嚴法師 世俗的智慧指世間的種種知識、學問、觀念、技術、慎思明辨,以及我們突然間心靈福至的發現。 出世的智慧,是小乘的智慧,是自了、自解脫。洞察一切現象,無非因緣生滅、因果流轉,實證一切現象無非無常、苦、空,所以厭離一切現象。 雖然說造了因一定會有果,所以有人希望透過努力得到好結果,而且得到結果以後,還更加一層努力,希望有更好的結果在後面。可是,世間種種現象生生滅滅,是無常的,既然是無常,所以不真實;也因為是無常,所以會帶來許多苦惱、煩惱。 世間無常更當積極 不但生命是無常,所有權、利、名、位、勢,也都是無常的。權利名位勢等雖然有用,但是難以永遠保存,所以會令人產生苦惱。例如,富貴容易,貧窮難,貧窮的人一旦富貴之後,若再轉為貧窮,他就受不了了,甚至要自殺了。 人間所有一切的環境,不管多麼美滿,都不可能永遠存在──花不可能永遠盛開,人不可能年年十八歲,一切事都有悲歡離合,這就是世間的無常。如果知道「空」,就能夠放得下,離開世間的一切現象,進入涅槃境界,不再來這世間。但也因為小乘佛教徒是厭世的,所以佛教常常被人認為是消極、逃避現實的,指的就是小乘的思想。 如《維摩經‧菩薩品》云:「教化眾生而起於空,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,示現受生而起無作。」《金剛經》中則提到「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」,度盡一切眾生,卻不覺得自己度了眾生,就是「教化眾生而起於空」。 「不捨有為而起無相」──「有為」的意思是有作為、有期望、有努力,有因、有果,一切都有。這句話的意思是,在現世中對所有的現象和一般人完全一樣,身為在家人也需要娶妻、生子、成家、立業,為個人的功成名就、社會的富強康樂努力。但是,跟一般人不同的是,雖然做了這麼多事,還能以「無相」來看待,了然一切現象都是空相,都是虛妄相。 學習佛菩薩的境界 「示現受生而起無作」──小乘人厭離世間,唯恐世間許多問題困擾他,所以想趕快離開,名為「出離生死」。可是,菩薩和我們凡夫相同,在生死苦海之中,也有出生,也有死亡,也會生病,但是他知道雖然生命有這樣的起起滅滅,不過都如水中的泡沫浮影一般,幻起幻滅,不必去執著,也不必要驚慌,只是如實的面對和接受,這就是菩薩的境界。 《金剛經》的全名是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意思為:用金剛一樣的無上智慧,斷除一切世間法及一切出世間法的執著,所以能夠超越凡夫的生死苦海,也超越小乘的寂滅境界。 「金剛」的意思就是「無上」,也就是沒有比金剛更珍貴、更堅強有力的東西,所以稱佛教的智慧為「金剛」。「般若」指的是佛菩薩的智慧,小乘的智慧不能稱為「般若」,只能稱為「慧」。 「超越生死苦海」有兩層意思:一是小乘的超越,那是離開生死、厭離生死,而不再生、不再死,從此進入涅槃。可是,大乘所謂的超越生死是「在生死之中,不受生死的困擾所影響」,一切菩薩或諸佛,他們現種種身,和眾生一起在生死苦海之中,一樣有死有生;但是,眾生是來受報,而菩薩是在度眾生。 有人恭維我說:「法師,你是聖人再來,乘願再來。」其實我在生死之中受了許多的苦,至少我仍感覺到有苦,所以我不是大菩薩,但是我相信自己正在學菩薩行,是以凡夫身學菩薩行,像我這樣子的人都可以學,那麼任何人都應該可以學。而且,雖然自己有苦難、感覺到苦難,但不妨體會那些超越生死的菩薩們,為了救度眾生的苦,而不畏艱難,他們所受的苦難比我們更多,卻能夠不以為苦,身心自在,我們為什麼不學他們? 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361期》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