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文/曾偉禎 首阿凡達的梵文是AVATAR,意指神降臨凡間的化身。但電影中男主角瘸腿的陸戰隊員傑克(薩姆‧沃辛頓飾),當他意識轉移到阿凡達後,理應要成為人類救世主,卻捨棄人類,倒戈到一個顯然比人類科技上落後許多,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、重視與祖靈溝通的潘朵拉星球,成為納美族人的救世主,把入侵的人類趕出像伊甸園的潘朵拉星。 這是執導《鐵達尼號》、休養生息多年的大導演詹姆斯‧克麥隆(James Cameron)想開的玩笑?而潘朵拉是他心中想移民的理想國? 人類變身,貪婪依舊 科幻電影,常提供思考人類的存在意義,以及未來走向的極佳場域。在這一點上,《阿凡達》導演詹姆斯‧克麥隆在電影拍攝技巧上雖創新,科幻故事內容也有新意,如人類發明更新的生化科技,可以組合不同生物的基因,在培養皿中製造出同「植物人」的阿凡達肉體,並讓人的意識轉移到該肉體上操控;但在地球人的人性與靈性發展上,導演顯然是悲觀的,他對地球人類的貪婪,唯利是圖,不配合的就是敵人,粗糙地以暴力達目的,簡直深惡痛絕。 未來世界、科技發達與外星球對現代人來說,已不再那麼神祕,潘朵拉星,一個有著九百英尺高的參天古樹,有著星羅棋布漂浮於半空的群山,有著奇花異草的茂密森林的星球,還有身高近三公尺藍皮膚的納美族,是人類在宇宙中的最新發現。雖然,人類無法在那個星球呼吸,然而,讓地球人興奮不已的,並不是它表面環境與地球近似,或有供動植物生存的可能,而是一種礦產——每公斤價值兩千萬美金的稀有礦產。 為了取得潘朵拉星的資源,嘗試取得礦產的「公司」,除了聘雇可以在外星作戰的傭兵集團,還啟動了「阿凡達計畫」,即化身計畫,以人類與潘朵拉星球上納美人的DNA混血,加上生物技術培養出身高近三米的阿凡達,並以人類的思惟控制,打算於不知不覺中潛入潘朵拉星,並伺機採礦送回地球。 男主角是瘸腿的傑克,進入他的化身後,身高三米,全身深藍,尖耳朵和面部形似貓科,皮膚呈現水紋狀的美麗紋路,還長出了強健的尾巴。他的任務是以阿凡達之身,打入納美人內部,伺機挖走礦產,帶回地球。這本該是很單純的任務,然而到達潘朵拉星之後,他幾乎被眼前如同夢中奇幻花園般的美景所震撼!一次意外後,傑克結識了納美人奈蒂莉(佐伊‧薩爾達娜飾)。在彼此逐漸了解後,他真正體會到了納美人的生命價值,開始認同潘朵拉星球的文化,為地球人的貪婪與霸道而汗顏。只是他沒想到,自己的出現竟給潘朵拉星球帶來意想不到的浩劫。 想像馳騁,反璞歸真 在看完影片後,你的心中或許覺得有些劇情過於似曾相識,彷彿是《風中奇緣》或《與狼共舞》的外星版本。潘朵拉星球上的納美族,對星球上大自然的和諧互動、對「祖靈」的尊敬依賴,都讓人聯想到人類古老民族,尤其是印地安人或原住民等。而電影衝突的設計上,地球人到外星尋找礦石或生存地的時空背景,企業的邪惡CEO與配角組合類型(例如女戰士、書呆子式的科學家等等),也有《異形II》與其他科幻電影的影子。 本片的特色是在科幻角度上,創造了阿凡達肉身,所謂的夢行者(Dreamwalker)。複製人已不是科學狂想的現代社會,阿凡達可以說是一個培養出來、沒有靈性意識的植物人。這是一個乍聽具顛覆性的狂想,其實在許多人類精神病症中即有類似的靈魂附體──只要有靈體入身,就可以操縱這個肉體。但西方的唯物思想,總得讓形而上的「靈入」,以科幻手法視覺化而正當化,在片中,主角傑克躺在如棺材的生化床中入眠,透過電子生化傳輸,讓意識進入另一生物體,藉科幻的科學包裝,化解了怪力亂神的玄妙氛圍。 檢視過往大部分的科幻類型電影,外星人都是入侵者,即使是到了外星球,如《異形》系列,人類明明是入侵者,外星生物還是被塑造成邪惡的,外星異形媽媽為了復仇,和人類女性對抗,乃是人類地球人狹隘的地球本位主義。相較之下,導演在《阿凡達》中,則以另一個角度來看,人類轉而變成藉科技霸權來殖民的外星人。在導演心中,他藉這個全新的星球,是在頌揚與大自然界的溝通能力,並對靈性的尊重,真正夢想是回到遠古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狀態。 靈性表現上,在納美族獵人與他的靈鳥,或類似馬的座騎之間,將彼此磁場調到頻率一樣,讓「共振」產生,之後即能用心靈來駕馭馬,無需語言就可以意念溝通,達人馬或人鳥合一的境界。為了強調這靈性的共振,他用童話寓言的手法,設計了納美族人的髮束與合作的靈鳥或馬之間的如插頭一樣接上,是有效的視覺溝通。而靈樹與依娃祖靈間的關係,以及女性來詮釋祖靈訊息,以及納美人的能量圈等,這些完全是上古人類的生活模式。 從外看到,往內觀空 全片雖有華麗與炫目的特效,劇情內容仍顯單薄,但片中有句台詞「I see you.」,卻值得談談。see直譯為「看」,透過音聲傳達心靈力量,或為了創造詩意的經典台詞,誤打誤撞的結果,成了導演在此片中相當有意思的筆觸。當一般人感受到對方的心意、愛意時,一般而言會用「I feel you」的「feel」──「感受」這個字,而不會用「see」──看。在片中一開始是男女主角兩人定情的台詞,在片中不斷重覆,讓「see」成為運載導演對靈性信仰的符碼,把「看」拉到穿透物質界之上,成為「觀」字。在片末,更讓女主角奈蒂莉可以穿透阿凡達肉軀,找到人類肉身的傑克,救了他一命。 人人耳熟能詳的《心經》,字數少但卻蘊含三藏十二部經論中的精要,當中最關鍵字即是開頭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……」,起首第一個字就是「觀」字;「觀」與一般的「看」不同,其超過物質界,甚至更越過有波振的「思想」,是整個佛教修行中的深層「空觀」,不可說的精妙境界,是「默照」的精髓。 其實,百千法門同歸方寸,靈性提昇只有一條路。或為了與觀眾溝通,或仍未脫離西方物質主義影響,導演在片中將靈性追求具象化,不斷往外往外,甚至去到虛幻的外星球;而真正的出路應是,往內往內,一路往內,不斷往內觀照。 人人,都是阿凡達。 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320期》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